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、总编辑:洪孟春 晚报热线: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  登录
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
返回版面

科学放流取代盲目“放生”

千尾花䱻苗放流湘江

  •   13日,30组亲子家庭参与了这次科学放流。  长沙晚报通讯员 何建军 供图   13日,30组亲子家庭参与了这次科学放流。  长沙晚报通讯员 何建军 供图

      长沙晚报9月13日讯(全媒体记者 李卓)13日,“从高山到大海”科学放流公益实践活动在湘江长沙开福区段江畔举行。活动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、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、长沙·方圆荟联合主办。30组亲子家庭在生态导师和青年志愿者的带领下,向湘江放流经专业机构选种、检疫合格的1000尾花䱻苗。

     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“科学放流”实践环节。放流前,每个家庭都参与了一堂生动的“鱼课堂”学习,了解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现状、科学放流与普通放生的区别,以及放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。“科学放流是系统性、专业化的生态行为,须严格遵循物种匹配、检疫合格、程序规范三大核心原则,这正是它与盲目放生的本质区别。”湖南生态文明公益宣讲团讲师刘科表示。

      “这是我们第二次带孩子来参加放流。”市民吴先生说,去年儿子还只是觉得好玩,今年不仅熟悉了本次放流的花苗,还能说出此前了解过的珍稀胭脂鱼和普通鱼类的区别了。这样的成长,正是活动组织者最希望看到的。与此同时,“小鱼公益角”绿色循环市集上,“爱心小摊主”纷纷将家中闲置的课外书籍、儿童绘本、玩具等带来现场置换或义卖,既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,也在实践中传递了阅读与环保的快乐。

      “让放流不只是‘放’,更是一场‘学’。我们希望通过这类活动,让保护长江、保护‘母亲河’湘江不止于口号,而是成为每个家庭可触、可感、可参与的生活方式。”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负责人说,本次科学放流活动是组织方依托湖南长沙公益放流站平台,积极响应长江十年禁渔工作而开展的系列公众实践教育项目之一,旨在动员更多市民加入“长江生态守护者”行列。

    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如有违反,追究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