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、总编辑:洪孟春 晚报热线: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  登录
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
返回版面

“无证明”就是营商环境的好证明

      陈登辉 谢雨欣

      从“能办、可办”向“好办、易办、快办”转变,近年来,长沙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改革部署,全面建设“无证明城市”,最大限度利企便民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。这并非简单的流程简化,而是一场以制度创新为骨、数字赋能为翼的改革。

      改革首先剑指梗阻。长沙通过建立“高位统筹、部门联动、专班推进”的常态化推进机制,打破部门藩篱,汇聚全市一盘棋的合力,为市场主体扫清了前行障碍,有效降低交易成本。

      同时,长沙以“无证明城市”建设为突破口,驱动数据深度赋能。打通11个市级系统与5个区县证照库,归集海量数据,推动8600项政务服务实现“减证办”“免证办”,不仅提升了审批效能,更以可感的便利重塑了政企互动体验。

      改革更着眼于发展主动赋能。聚焦大学生就业创业落户“一件事”和企业、园区“多件事”,长沙推出定制化服务场景与精准赋权机制。无论是为大学生提供“一站办”落户就业服务,还是“园区点单、部门配菜”的精准赋权机制,都体现了从被动受理向主动服务的深刻转变。今年1至5月,初步统计全市新增规上企业534家。这一数据正是营商环境吸引力提升的生动注脚。

      优化营商环境,核心在于以政务服务提升牵引治理能力跃升。当制度性成本持续下降、行政效能显著提高、市场主体获得感切实增强,发展的内生动力必将如活水奔涌。

    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如有违反,追究法律责任。